首届中国脆肉罗非鱼市场峰会

2023-01-07

2021首届中国脆肉罗非鱼市场峰会


数据显示,2020年,鱼类火锅(含酸菜鱼、烤鱼)餐饮门店数量平均月增速达到6%,市场总量高居火锅类前三;诞生了一系列耳熟能详的餐饮品牌,如太二酸菜鱼撑起了九毛九市值半边天,半天妖烤鱼门店突破700家,呷哺呷哺、真功夫、海底捞纷纷将鱼类产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但鱼类食材不耐煮,鱼肉容易分散等痛点问题,一直制约着鱼片赛道的发展,许多上游加工厂纷纷做出了各种研发探索,无论是挂浆保水工艺、鱼片片型的改进,最终都要符合食材本身的特性。


再此背景下,一场以鱼类食材为核心的鱼片产业变革已经来临!这个困扰全国上万家酸菜鱼、烤鱼门店的难题,将有望彻底解决!


9月16日,2021首届中国脆肉罗非鱼市场峰会在广交会展馆盛大举办。同日,“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渔博会”也盛大开幕。峰会由《海鲜指南》、广州渔博会组委会共同主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南勤富集团、海南翔泰、恒兴食品、百洋集团、环球水产、中山渔峰饲料、广东优配、绿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爽鲷水产、中业水产、明基水产、百香顺、恒源水产、恒丰水产、东星食品、正大水产、国联水产、渔大食品、烟台坚信食品、仙泉湖、汇洋科技饲料、欧肽贡、马瑞奥、何氏水产、海大集团、新会中集、宝能食品等脆肉罗非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名嘉宾代表隆重出席本次峰会。


图片

(长按扫描二维码,下载更多现场高清原图)

    姚国成:《兴起!中国脆肉罗非鱼养殖产业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分享》


图片

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专家委员会教授级高工姚国成


脆肉罗非鱼是在普通罗非鱼的基础上经过3个月的“脆化”(喂养膨化饲料),从而变得没有泥腥味,肉质脆香浓郁,久煮不烂,业内简称为“脆妃”。脆肉罗非鱼一跃变成餐桌美食,特别是脆肉罗非鱼生鱼片,晶莹剔透,爽口Q弹,深受食客喜爱。脆肉罗非鱼饭店标价三五十元,塘头价格每斤高达10-12元,是一般罗非鱼的两三倍,供不应求。


强大的罗非鱼养殖产业是整个脆肉罗非鱼行业的基底。广东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气候温暖,具备养殖罗非鱼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引进罗非鱼进行繁育、养殖,历经60多年的风雨历程,罗非鱼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2010年罗非鱼养殖产量62.42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133.19吨的46.7%,近两年全国罗非鱼产量继续增加,2020年高达165.54万吨,连续4年增产,3年创历史新高;而广东由于受疫情影响稍微减产,2020年罗非鱼产量74.01万吨,占全国罗非鱼产量的44.7%。


茂名、湛江、广州等地是罗非鱼的主要产区。依据2020年数据,茂名产出罗非鱼23.13万吨,占茂名市淡水养殖总产量32.71万吨的70.7%,茂名罗非鱼产量占全省31.3%,湛江罗非鱼产量12.39万吨,占全省16.7%,广州8.71万吨,占全省11.8%。


先进的脆肉鲩养殖技术可以为脆肉罗非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20世纪80年代初,东升镇率先成功采用池塘养殖脆肉鲩,在全镇推广,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全镇脆肉鲩养殖面积约1.7万亩,占全市脆肉鲩总养殖面积一半以上;从事养殖人员达1500人,从事养殖流通的人员达600人。“中山脆肉鲩”以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姿态入选更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初步形成了脆肉鲩养殖、流通产业链,走出品牌化、基地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模式。作为“脆鱼新秀”,脆肉罗非鱼可以把脆肉鲩成功的养殖技术和流通模式转化到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脆肉罗非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脆肉罗非鱼被誉为“水产新贵”,比一般的罗非鱼要大一点,肉质要比普通的罗非鱼清新,每一口都有新美味,可火锅、煎、炒、焗、焖,样样精通,让“吃鱼”重新赋予定义,是食客们难以抗拒的美味。罗非鱼在国内的消费者的概念里一种低端水产品,很难有高溢价,脆肉罗非鱼作为普通罗非鱼市场的补充,可用于菜品,如香煎鲷鱼片、黄金鲷鱼排、酸菜鱼、火锅等,市场潜力巨大。脆肉罗非鱼可以借助脆肉鲩的国内市场,对脆肉系列的水产品进一步丰富,提供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脆肉罗非鱼的品质一旦被市场认可,将激发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作为年产数百万吨的国内外罗非鱼的强力补充。


图片

图片


    周怀林:《降成本、提脆度、稳供应:脆肉罗非鱼养殖品质把控及鲜活流通市场分享》


图片

中山渔峰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怀林



“中山渔峰饲料公司成立于2017年。成立之初,渔峰就向专利局提出了‘一种脆肉罗非鱼饲料及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2020年,渔峰着手脆肉罗非鱼产业链建设,集饲料、养殖、流通、加工于一体。目前,渔峰饲料产能8万吨,2020年脆料销售9000多吨。养殖方面,渔峰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2021年脆料销售预计超过12000吨。”


提及渔峰研发脆肉罗非鱼饲料的原因,周怀林表示:“因传统罗非鱼产业处于发展瓶颈,急需创新点来刺激、拉动增长。自上世纪50年代引入罗非鱼养殖以来,罗非鱼在中国已有70年的历史。当前,普通罗非面临着养殖利润低、消费市场对其认知固化、出口受阻,内销市场开拓难等困境。普通罗非鱼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突破。


在普通罗非低迷的市场大背景下,中山渔峰基于生产、研发脆肉鲩鱼饲料10多年的成功经验,认为罗非鱼作为一个优良的品种,可以尝试通过投喂特殊的饲料来改善肉质,便于2015年开始了脆肉罗非鱼饲料研发。周怀林认为,一款好的“脆化”饲料应具备下面四个特点——死亡率低、脆化速度快、没有泥腥味、脆化均匀。



在报告上,周怀林分享了他在脆肉罗非鱼养殖技术与效益上的见解:“一方面,比起土塘养殖与流水槽养殖,我认为循环水养殖是一个更适合养殖户养殖的未来方向;另一方面,脆肉罗非从养殖成本、利润空间、食品安全、品种痛点等多方面比对黑鱼、海鲈鱼、脆肉鲩等产品时,脆非的综合表现更好。”尽管这是一条非常优质的鱼,在其发展初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标准问题。周怀林表示:“在脆肉罗非的饲料、加工、流通、脆度等方面,都暂时没有标准。”


在脆非市场表现上,周怀林报告内容显示:脆肉罗非鱼在珠三角市场供不应求,而北方市场也对其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脆肉罗非鱼冻、免浆鱼片则在四川、重庆、山东、东北、陕西、宁夏等省区取得不错的反响。


“脆肉罗非产业,未来可期。”周怀林展望道。


    周云峰:《聚焦高品质,海南罗非鱼及脆肉罗非鱼全产业链打造》


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8月,公司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60000吨,是一家集饲料销售、水产加工、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经营的现代化水产食品企业。主要产品有:冻罗非鱼片、条冻罗非鱼等。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盟、中东、墨西哥、俄罗斯和非洲等。


近几年罗非鱼出口增长乏力,(2018较2017增长9.34%, 2019较2018增长负2.21%, 2020较2019增长1.24%)出口单价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广东和海南出口美国,墨西哥冻罗非鱼片单价近三年呈下降趋势。


除了出口增长乏力,罗非鱼出口单价也呈下降趋势。2017年冻罗非鱼出口约$3035/吨,2018年约$3100/吨,2019年约$2940/吨,2020年约$2761/吨,而出口罗非鱼各类产品内部比重中单价较低条冻产品由2017年占比32.11%下降到2020年的20.91%,由此看出罗非鱼出口产品单价整体下降的严重性。此外,数据进一步显示广东和海南出口美国,墨西哥冻罗非鱼片单价近三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我认为,当前罗非鱼出口行业正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由于出口产品同质化,出口企业没有溢价能力,导致低价竞争,而国内养殖和加工成本增加,让出口价格下降,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所以加工企业只能以扩大产量或者放弃产品品质来降低成本,这导致企业需要更多订单来保证生存和利润,而企业为了接更多订单,只能进一步降价,压缩成本,挤压仅剩的利润空间。



在出口承压,内销受困之际,我们应该如何破局?我觉得聚焦高品质、打造海南罗非鱼及脆罗非鱼全产业链是很重要的一步。当前脆肉罗非鱼的发展正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皆具的优势。天时方面,受到天气及养殖环境约束,2020年开始罗非鱼原料供应开始减少,叠加疫情及航运等因素,罗非鱼出口供应量开始下降。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稳中上升,因此罗非鱼出口市场开始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地利方面,中国罗非鱼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规模,加工工艺成熟,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人和方面,有更多的专业的人进入到这个行业,为脆肉罗非鱼的发展献智献策,如果说普通罗非鱼是经典,那么脆罗非鱼就是升级版,他独特的口感,更强的可塑性赋予了经典多样性,更适合新一代消费者需求。



    梁少文:《珠三角地区脆肉罗非鱼深加工与消费市场前景分享》


“广东优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于2018年正式转型从事脆肉罗非鱼产业,目前自有养殖基地400亩,开展合作社养殖800亩。2021年优配计划大力发展脆肉罗非鱼规模化养殖,通过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合作养殖模式,规划年产量1200万斤。通过对脆肉罗非鱼产业链的深入了解,优配正在逐步形成养殖规模化、加工标准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品牌化的综合性养殖服务企业。”


据梁少文报告介绍:“目前脆非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养殖端,脆肉罗非鱼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养殖技术仍然未成熟,交付标准未统一。在需求端,餐饮头部企业,例如海底捞、锅圈、安井,钱大妈等渠道的推广销售,市场还在培育期,脆非的消费认知度低。再者,市场目前缺乏组织规模化养殖的龙头企业带动。”但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时,亦是企业发展品牌的黄金机遇时期。


“在我们的定位中,加工板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我认为,脆非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深加工是其中一个必然的方向。特殊的肉质也影响着它在菜品研发上的新方向,脆非可应用的场景丰富,比如鱼片,可应用于酸菜鱼场景、火锅场景等。再者,脆鱼蛙配、烧烤、卤水鱼块等亦是脆非菜品研发可考虑的消费场景。


要如何总结提升呢?梁少文认为应当针对性解决痛点问题。一,脆度不稳定问题,梁少文认为可从“提升饲料配方“与”优化养殖技术及效率“上做工作。二,脆非供应量不稳定问题,梁少文则表示:脆非合作模式需要一二三产联动,且通过“订单式养殖、保价收购”等形式稳定住双方需求。


梁少文认为:需要市场需求引领全行业健康发展。不管是食品供应链的百香顺、安井、蜀海供应链等企业,还是百洋、海大、恒兴、国联等上下游企业,抑或是阿里“盒马生鲜”、京东“京东到家”、美团、拼多多等资本方的关注,都有利于推送行业前进。


“明天的方向,比今天的地位更重要。”梁少文表示。



    王启腾:《“爽”与“脆”——脆肉罗非鱼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广东茂名 被誉为“罗非鱼之都”,我作为一名95后,大学生退伍军人,是在在大学期间接触到这条鱼的,当时每斤罗非鱼的利润只有3毛,如何打破这种低价,推动罗非鱼的转型升级是我后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脆非的养殖过程中,也曾经遇到了不少难题。2015年时,我们用沉水料,喂养5个月后,发现脆肉罗非鱼的死亡率超50%,一半中小脆,一半小脆;2016年,我们在饲料中加入了乳酸类动保药品,保护脆非肝胆,养殖4-5个月后,发现罗非鱼基本不脆但存活率超9成;到2017年,我们改用膨化料,采用中草药动保药品,养殖4个月后,发现存活率超9成,但脆度还是不统一,后期我们与广东农科院李家洲博士团队合作,通过改变养殖技术、吊水等方式,成功解决了脆度和泥腥味的问题。


如何在加工端做好脆肉罗非鱼这个产品,首先,在初加工方面,鱼片、鱼柳都是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大量需求的产品形式,初加工的脆肉罗非鱼产品经过液氮低温速冻保存,再通过冷链配送可以到全国各地。在深加工方面,可以迎合年轻化的大众消费群体,研发快速、方便、即食类包装产品,打造网红爆款产品。


在脆肉罗非鱼的销售方面,我觉得可以通过开发更多菜式,打通消费市场,做好线上线下营销,线上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线下召开展品鉴会、产业大会等,用一系列的方式做好产销对接。


最后,要快速地把脆肉罗非鱼产业发展起来,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也需要政府和投资者的关注,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这条鱼上,推动脆非行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圆桌讨论:《如何更好地匹配终端?脆肉罗非鱼现阶段市场困境与解决方案探讨》


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新零售及电商部总监刘子丹: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前主要关注的是罗非、金鲳鱼等品类,在饲料养殖加工等环节都有布局,业务涉及国内外贸易,近来我们对脆非这条鱼比较感兴趣,很高兴可以听到脆非脆度越来越稳定的好消息,以及目前出现的一些创新。


我认为现阶段脆非在市场的推广度还不够,市场占有率和曝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价格方面,脆肉罗非鱼实际上是给了罗非鱼一个新的生命,我希望对脆非的产品价格定位,可以做到让各个环节都有利润。让脆非行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在产品方面,对脆非产品的研发布局要跟上,如何尽快打造一款适合各个场景消费的脆非产品,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虽然脆非在和黑鱼片、巴沙鱼片竞争的过程中,价格方面不占优势,但是脆非有独特的脆度优势,口感爽脆,在菜品研发上能够快速迭代,再把整个故事讲好的话,脆非在鱼片市场是很有希望的。



肇庆市中业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志成:肇庆市中业水产有限公司,有涉及脆非加工的业务,我们年加工脆非的时候碰到了脆度问题,后来先在华人圈做到了有比较好的反馈再打回国内,现在随着饲料等品质的提升,相信脆非的质量会越来越好。脆非在口感方面,比黑鱼和巴沙鱼要更脆,但比脆肉皖来讲,脆度还达不到,脆非处在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况中;但脆非的鱼味比较足,以后脆非可以考虑走中高端产品路线,不要再和黑鱼、巴沙鱼争价格。



恒兴食品国际贸易中心总监华海燕:在恒兴走过的三十年以来,我们一直聚焦于全产业链的打通。目前,已完成了“六条鱼两条虾”的全产业链布局。脆非是在原有罗非鱼基础上的产品升级,是今年鱼片市场中的“新贵”,如何打通脆非全产业链?亦是恒兴关注的重要议题。


脆非并不是一个近两年才开始养殖的品种,那为什么近两年的市场反应比较强烈?我认为与“两端”关系影响有关。从消费端看,在消费市场上,脆非并不是从无到有的产品,脆非市场是一个存量市场。脆非鱼片与巴沙鱼片、海鲈鱼片、黑鱼片等的消费场景是存在重叠的,都主要应用于水煮鱼、火锅。近十年正是连锁餐饮的黄金时代,但消费者对脆非的认知度依旧不够。譬如脆肉罗非的“脆”是因何而“脆”,在哪个环节“脆”,这些基于产品的市场推广、教育力度,我们还做得不够充分。从供应端看,脆非的脆度与供应稳定,都存在着提升空间。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与供应量的稳定,是我们真正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消费市场一旦铺开,马上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供应端我们亦需要大力攻克下来。


宣传与餐品研发,亦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环节。



仙泉湖/一筷夹/qq脆鱼创始人朱继荣:仙泉湖对于餐饮脆非研发、应用的口号是“专注火锅餐饮鱼菜品的定制方案”。我认为,餐饮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将脆非命名为QQ鱼,要想满足菜品的需求,就要做到脆度均匀,去除土腥味。鱼片需要多厚、做中餐的、做团餐的,需要如何呈现脆非的不同消费场景,是真正的需求。脆与不脆,这是市场布局更大的痛点,如果不把这个痛点做好,这条鱼就机遇就不再是机遇。但如果大家都能将这条鱼的品质做高,满足到每一个终端消费的需求,这是我们大家需要一起攻坚做成的。而另一个机遇,出自于消费终端对脆非的认知懵懂,这需要企业和政府一起去推广。


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脆非更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企业自身。打造好产品,质量过硬,才能获得认可。我也认为,好产品会自动迭代劣质、过时的产品。



广东优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文滔:在优配的定位上,我们致力于做“更好品质的原料鱼养殖“。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认为,消费者应该给予我们更多反馈,以推动产业更好发展。在这一链路过程中,脆非的菜品研发要放到位,其次再由餐饮推出菜品,链接到终端消费,得到反馈,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真实反馈链路。

上一篇:舟山水产品(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
下一篇:中国渔业绿色养殖产业发展论坛